

吾道東矣
老師的期待,往往比學生的期待更殷切。 南宋理宗嘉熙二年(1238年),日本留學僧請人繪製老師的容貌,帶回日本(現存於京都的東福寺) … 繼續閱讀 吾道東矣

人生的流浪與衝浪|《易經》的理象數
有幾個觀念,是讀《易經》應該知道的。 《易經》一開始所提出的,就是陰陽相對的概念,不是上帝,也不是絕對的概念。依漢朝人所詮釋「易」 … 繼續閱讀 人生的流浪與衝浪|《易經》的理象數

英雄出少年.胡適
《胡適雜憶》讀後 胡適19歲留學美國,24歲進哲學系,26歲發表《文學改良芻議》,同年回國擔任北大教授,成為新文化運動中的領銜人物 … 繼續閱讀 英雄出少年.胡適

所謂儒家|《通典》《通志》《文獻通考》簡介
當今儒家,就像台語這樣的方言,存在那裏,沒有斷絕,但已經完全無用,大家只是街頭巷尾拿來早安問候而已。稍微複雜的事務,就完全使用北京 … 繼續閱讀 所謂儒家|《通典》《通志》《文獻通考》簡介

一個大時代的新聞紀錄|《貞觀政要》
《貞觀政要》很容易讀,就像在讀唐太宗的新聞。 不過,這並非報導一個人,而是在報導一群人、一個時代。 我常說,我不鼓勵大家看宮廷劇, … 繼續閱讀 一個大時代的新聞紀錄|《貞觀政要》

為什麼都看重那樣的人生?|〈伯夷列傳〉
想認識司馬遷,由三篇文章入手最好。 〈太史公自序〉闡明「貶天子,退諸侯,討大夫,以達王事」,這是他的理想,所以呈現的,是他流連人間 … 繼續閱讀 為什麼都看重那樣的人生?|〈伯夷列傳〉

世界通史與理想中的國際秩序|《春秋》
《春秋》和《尚書》不同。《尚書》字難,意思容易。《春秋》字容易,意思卻難。 這是編年體的史書,從魯隱公元年寫到哀公14年,總計24 … 繼續閱讀 世界通史與理想中的國際秩序|《春秋》

楹聯簡介
最近,總統府為了一幅春聯,硬把「自自由由」說成「自自冉冉」,鬧了笑話。笑歸笑,這也代表過去習以為常的對聯,如今已經不在常識的範疇了 … 繼續閱讀 楹聯簡介

周代的理性精神|《尚書》
《尚書》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史書,「尚」就是遠古之意。內容就是虞、夏、商、周的政府文告,所以很早就成為孔子的教學內容。漢朝列入五經之 … 繼續閱讀 周代的理性精神|《尚書》

《楚辭》神靈形象中的情感
《楚辭》,最早見於《史記》的記載,與《詩經》一北一南,成為中國文學重要的源頭。 之前說過,就體例上,《史記》一改《尚書》的「記言體 … 繼續閱讀 《楚辭》神靈形象中的情感

善者因之,其次利導之|〈貨殖列傳〉
〈貨殖列傳〉不單是一篇商人合傳(如「刺客」、「儒林」、「酷吏」、「游俠」等合傳類型),也是一篇方志、一篇從先秦以降的經濟史,更是一 … 繼續閱讀 善者因之,其次利導之|〈貨殖列傳〉

馮敏昌書《梁武帝書評》
清嘉慶三年(1798)一位進士的書法真跡。 這是陳朗先生所藏書冊,原為1950年代土改期間,北京街坊裡一位老太太丟棄待燒,共十二頁 … 繼續閱讀 馮敏昌書《梁武帝書評》

梅人鑒書〈天台山四詠〉、《書指》
最近看到幾幅清朝人的書法真跡,已經200年,紙張破損,但字跡栩栩如生。這位書生當年在山裡揮毫時心裡那種瀟灑、快意,似乎都還可以從薄 … 繼續閱讀 梅人鑒書〈天台山四詠〉、《書指》

幾篇〈本紀〉的贊語
有關〈五帝本紀〉贊 這一篇贊,可以讀到司馬遷處理史料的態度、方法。因為五帝過於久遠,雖然他之前的學者都有提及,卻缺乏文獻佐證。最早 … 繼續閱讀 幾篇〈本紀〉的贊語

歷史人定,還是天定?|〈六國年表〉
我們今天來看〈六國年表〉、〈秦楚之際月表〉這兩篇表的序。 表,是《史記》五種體例之一,等於是依時間、空間座標軸所展開的事件拼圖。 … 繼續閱讀 歷史人定,還是天定?|〈六國年表〉

巍峨的山林巨人.楊南郡
忘了在哪兒讀到的話,意思是說,朋友沒有離去,真離去的,是我與這個世界的聯結。 剛從山裡回來,手機裡的代辦事項還很多,who car … 繼續閱讀 巍峨的山林巨人.楊南郡

黃宗炎〈吳游即事詩〉十首
這四張詩幅,為陳朗先生家藏,說來與台灣也略有關聯。 詩的作者是黃宗炎(1616~1686),清初儒者黃宗羲的弟弟。詩作於順治13年 … 繼續閱讀 黃宗炎〈吳游即事詩〉十首

最終的撫慰|〈佞幸列傳〉
人的複雜,司馬遷看得清楚。例如他眼中的劉邦: 明智。尊張良為師,完全接納他的建議。〈留侯世家〉 任賢。他能分辨核心人才與外圍人才, … 繼續閱讀 最終的撫慰|〈佞幸列傳〉

何必牛衣對泣|《人?!烏有的二十年》序
《人?!烏有的二十年》書序 哭過,就寫下來。 一九五七年「反右」中被羅織入獄的學生,如今活著的,再年輕也都過了八十,還能有多久?一 … 繼續閱讀 何必牛衣對泣|《人?!烏有的二十年》序

再休提、世難年荒|《周素子詩詞鈔》跋
《周素子詩詞鈔》書跋 這本集鈔,收錄了周素子女士詩詞百餘首。這些思念親友、詠物寫景、酬答感懷的作品,宛如任風飄舞的黃葉,片片低迴, … 繼續閱讀 再休提、世難年荒|《周素子詩詞鈔》跋